文 |??張旎
授權自公號:父母訓
在高考的第二天,千萬學生的高考戰(zhàn)役依然緊張進行著,背后更是無數(shù)個家庭和學校的多年教育和培養(yǎng)的心血。
但從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趨勢所傳遞出的信息,會發(fā)現(xiàn)未來人才的篩選已不僅僅只考核單一的學科思維,將會更看重孩子知識面、跨文化溝通能力,這也讓越來越多家長重視要培養(yǎng)孩子面向未來的綜合素質能力。
那么,如何看待大環(huán)境下我們看似普通又重要的抉擇呢?今天,我們結合廣大家長關心的問題,為您特別推薦張旎女士在看了一部關于探討未來可能的教育模式的紀錄片之后的感想和思考,希望能給您帶來新的啟發(fā)。
在國外,有一所創(chuàng)新學校“High Tech High”,拋棄了傳統(tǒng)的課程標準,放棄了考試為目的的分學科教學體系,并跳出只雇傭師范學院專業(yè)教師的局限,徹底采用項目制跨學科學習。
在這里沒有教科書、沒有上下課鈴聲、沒有考試,孩子們每天都忙于一些自主選擇的特定項目,為了一年一度的大型展覽廢寢忘食。
起初,父母們充滿疑惑地把孩子送到這里,隨后經歷了緊張、焦慮、感動和驚喜等各種可能的情感體驗。但98%的大學入學率,成功打消了父母對這所學校的疑慮,隨后的17年間,High Tech High成功復制,增設13所學校,并將教育延伸到了初中和小學。
記錄片Most Likely to Succeed(按字面意思翻譯是《極有可能成功》)就展現(xiàn)了High Tech High的各方各面以及由此引發(fā)的一系列關于教育改革的深入思考,是教育紀錄片里的經典,不僅獲得了各種電影節(jié)大獎,還在美國上千所學校巡回放映,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就像AltSchool一樣,很多人可能都聽說High Tech High,但是我在看完這部片子后,除了內心的震撼之外,還是思考了良久。
理想的學校應像兒童博物館
現(xiàn)實中孩子只關心如何考試
我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么100多年前,教育改革者就已經知道了方向,而100多年后,才出現(xiàn)High Tech High這樣一所學校,謹小慎微地告訴人們,這一次改革“極有可能成功”?
紀錄片里High Tech High的教室,就像一間間兒童博物館。100多年前,對當時教育系統(tǒng)不滿的教育者和父母,由于無法撼動學校教育,開始轉向社會教育,用兒童博物館這樣一種形式,來做學校做不到的教育,一時,美國兒童博物館迅猛發(fā)展。
后來,哈佛大學Howard Gardner教授更提出,理想的學校就應該像兒童博物館,給孩子上課的,應該是各行各業(yè)的真正的專業(yè)人士,他們可以帶著孩子們一起探索真實世界,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教給孩子們真正實用的知識和能力,而不是應對考試的技巧。
100多年過去了,像兒童博物館一樣的學?!狧igh Tech High終于出現(xiàn)。但為什么要花100年?這100年,學校教育改革的嘗試從未停止,卻不停失敗,讓人挫敗。那么,為什么當教育者都知道該去哪里的時候,變革的道路依然舉步維艱?
紀錄片里的幾段采訪,讓我看懂了阻力。
首先,是來自家長的阻力。
當家長被問到,覺得什么對孩子最重要時,絕大多數(shù)人會說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團隊合作等能力,但同樣是這群人,卻對學校進行類似的改革保持非常中立的態(tài)度——他們認為,只有等孩子通過考試,進入大學之后,他們才有可能去討論這些所謂的能力,如果連大學都上不了,他們更擔心孩子的前途。
當這群家長聽一個老師說到自己當年從名校畢業(yè),卻感覺缺失了很多東西,人生沒有方向,很多能力要重新學習的時候,他們的反應是:那也是你曾進過名校,你才有機會做這樣的思考。
其次,是來自學生的阻力。
片中有個數(shù)學老師,充滿激情,想在傳統(tǒng)學校課堂中實施教學改革,因為他覺得,光讓孩子們學會應付考試,并不是教育的目的,因此,他想讓孩子們體會到數(shù)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的美好。結果呢?出乎意料地遭到了孩子們的抵抗。
當這些孩子被問到,想讓老師教他們考試,還是教他們生活技能的時候,孩子們的答復是:他們希望學習怎么考試,可以等考上大學之后,再去考慮技能方面的事。
家長和孩子都在一個系統(tǒng)內思考,這個系統(tǒng)需要用考試來衡量,并最終決定孩子的人生走向。這個標準化的系統(tǒng),卻跟未來的生活和工作沒有任何關聯(lián),家長被這個系統(tǒng)綁架,后來孩子自己也被這個系統(tǒng)綁架。
站出來挑戰(zhàn)這個運轉多年且非常龐大的系統(tǒng),就像一場不知輸贏的賭博,于是,誰也不想賭上孩子的命運或自己的命運。偶爾會有幾個人挑戰(zhàn)系統(tǒng)并獲得了成就,也不足以給其他人勇氣,因為很多人都會想,這是小概率事件,我們只是普通人,一旦跳出系統(tǒng),可能會滿盤皆輸。
當我跳出來看這個教育系統(tǒng)的時候,我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曾有一小撮有權威或有權利的人設置了一個系統(tǒng),制定了一種規(guī)則,這個系統(tǒng)及規(guī)則完全符合那個時期的需要,于是其他所有人都開始基于這個系統(tǒng)規(guī)則去做行為選擇。
結果過去了上百年,世界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來自各個領域的吶喊聲多么震耳欲聾,卻還是沒有人敢去對這個系統(tǒng)做徹底的顛覆,明明知道現(xiàn)在的教育是在摧殘生命,但我們卻欲罷不能。
?沒有教材、沒有考試
一樣可以取得好成績
我思考的第二個問題是:學校教育改革成功的定義究竟是什么?
High Tech High用了兩個數(shù)據(jù)來說明為什么他們是極有可能成功的,一個是High Tech High學生的平均成績比地區(qū)平均水平高出10%,另一個是High Tech High學生的大學錄取率是98%。
紀錄片選擇這兩個數(shù)據(jù),一定是經過反復思考的,我相信,真正做教育的人都不會認為學生平均成績好或考上大學,就是教育改革成功的標志,不能夠說明學生未來的人生會怎樣,這也是影片命名為“極有可能成功”的嚴謹之處。
但這兩個標準,無疑是最能給人信心的。前面談到,父母們擔心的,就是孩子考試成績不好、上不了大學,那么,High Tech High首先要告訴父母的就是,雖然是在這樣一所沒有教材、沒有考試、沒有上下課鈴聲的學校里,孩子一樣可以取得好成績,一樣可以進入大學。
這也是為什么High Tech High在過去17年里能夠迅速復制,而沒有遭到來自父母和孩子的抵抗。
在我看來,如果教育改革者建立了一種模式,即打破了系統(tǒng)規(guī)則、又在系統(tǒng)中運行良好,這個改革本身就已經成功了。
High Tech High成功的4個因素
?我思考的第三個問題是:High Tech High為什么會成功?
核心是調動孩子自主的學習積極性。
High Tech High用“項目制學習”完全做到了這一點。孩子們?yōu)榱送瓿勺约旱捻椖?,主動查閱資料、主動協(xié)作、主動嘗試,老師最核心的作用,是課程最初的“項目設計”,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引導和協(xié)助,這就是兒童博物館最核心的教育理念,給孩子一個環(huán)境和任務,讓學習自然發(fā)生——在兒童博物館里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厭學的孩子。
其次,老師的管理機制也是關鍵。
High Tech High的老師有一半不是職業(yè)教師,很多各行各業(yè)的專業(yè)人士受教育改革的感召來到這里任教,學校為此成立了教師學院,給這些半路出家的老師提供教師培訓。
任何人都可以申請加入High Tech High的教師隊伍,申請者需要參加為期一周的培訓,培訓結束考核合格的人可以與學校簽訂一年的教師合同,教師每年接受考核決定是否能夠續(xù)簽。
High Tech High的老師很辛苦,他們要做很多一般老師都不會做的工作,但他們對教育充滿激情,因為只要當上了High Tech High的老師,那間教室將成為自己的舞臺,沒有考試分數(shù)的要求,也沒有課程標準的限制,老師要做的,是必須想方設法調動每一個孩子的自主學習熱情,去完成學習項目。
再次,要摸準理念支撐——讓教育回歸生命。
創(chuàng)造力導師Ken Robinson曾說,教育就像園藝,是一個有機的過程,我們在種花的時候,不會因為哪株花長得不夠快,就去拽起來,這不可能對花有幫助,我們最后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花種得一模一樣,但現(xiàn)在的教育,更像是工廠,我們企圖讓所有的孩子經過加工之后,都成為標準化的產品,這符合工業(yè)化大生產的需要,但卻違背生命的本質。
讓教育回歸生命,就要讓孩子有機會體驗生命中的各種波瀾,最終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綻放,紀錄片中,一個女孩在一年之內從害羞不敢說話到成為戲劇導演,一個男孩為了完成任務通宵達旦最終還是失敗,失敗后反思反省再次出發(fā)而后獲得成功,從這些故事中,我們看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成長,而這個成長是由內而外的,沒有人強迫、沒有人鞭策。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最重要的作用是用恰當?shù)膯栴}引導孩子去自我反思,過程中給予肯定、給予支持。當父母們親眼見證孩子的成長時,那些眼神和眼淚——我們看得到是教育用生命喚醒了生命。
并且,用真實的項目來展示學習成果。
High Tech High沒有考試,所以就沒有考試成績可以向家長報告,每年一度的展覽就是孩子們的學習成果,展覽內容就是孩子們進行的項目,可能是一本書、一個話劇、一架飛機、一幅畫或是一個機械裝置,雖然是老師設定的項目,但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有著極大的自主權。
這個展覽會對全社區(qū)的人們開放,因此,孩子們都希望自己的項目能夠以最完美的形式展現(xiàn)。學習的意義變得很真實,不是一個標準化測試來評判孩子的學習,而是觀展人會如何評價孩子的作品——真實世界的工作成果其實也是相同的評價標準,你的工作是否能得到其他人的認可。
決定成功的要素有很多,所有的要素拼在一起才有可能成功,這也是為什么教育改革失敗了那么多年才出現(xiàn)了這么一個最有可能成功的模式。
最后,保證教育公平這一基礎。
當我看High Tech High的成功時,最讓我震撼的是她是在保證教育公平基礎上的教育模式的成功。
High Tech High是公辦特許學校,學校的學生是免費入學的,政府會給學校補貼,因為學校名額有限,而報名人數(shù)很多,因此學校的錄取方式是在考慮郵政編碼、男女性別比例的基礎上隨機抽取學生,以保證教育機會的公平。
這種錄取方式的結果是學生的家庭經濟背景差異很大、學生曾經的學習成績差異非常大,有的孩子高中入學時可能都不認識幾個單詞。
即使是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High Tech High依然做到了教育模式的成功,這不得不讓人敬佩。
如果只按分數(shù)和錄取率這兩個標準衡量,很多私立學校的教育也可謂非常成功,但仔細研究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入學成績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成功是建立在選擇特定人群的基礎上的,很難全部歸功于學校。
?標準化的“成功”已經不再可能
我思考的最后一個問題是:既然知道現(xiàn)在的教育是在摧殘生命,我們是不是有勇氣不去當幫兇?
在美國,對教育的批判之聲不絕于耳。前面分析教育改革阻力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看到了,即使教育改革近在眼前,父母和孩子卻會因為被系統(tǒng)綁架而抗拒,但除了面對大環(huán)境的萬般無奈和屈服,我們還可以做什么?(點擊查看美國高考正在進行的變革:8大能力模型A New Model)
紀錄片里有個引人深思的數(shù)據(jù),美國中產階級的家庭收入增長,一直以來是與美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同步,但從九十年代末開始,美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持續(xù)增長,而中產階級家庭收入?yún)s呈下降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1997年是計算機“深藍”打敗國際象棋大師的那一年,人工智能能做的事已經不止是工廠中的機械手,而是讓很多職業(yè)消失,因此,很多過去標準化教育出來的人喪生了就業(yè)能力,也無法創(chuàng)造價值。
這給了今天的家長一個命題——孩子在未來世界生存究竟要靠什么?我們談全球競爭力,談區(qū)別于人工智能的各種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談發(fā)現(xiàn)孩子自己的優(yōu)勢和意愿去幫助他綻放生命,這一切都需要父母有勇氣和信心去踐行。
大學面對這個世界的變化,也不得不做出改變?,F(xiàn)在,美國有一半以上的大學已經宣布,學生申請入學不需要提交成績單,或成績單是可選項,孩子在學校所做的各種項目已經成為了大學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標準以及錄取的標準。
同樣的命題放在中國同樣成立,當高考的選拔標準,變得更看重更看重孩子知識面、跨文化溝通能力。毋庸置疑,我們的教育在這種全球化發(fā)展的加速度下,已經開始做出改變,它提醒著我們——標準化的成功人生已經不再可能。
作為父母,我們可能無力改變學校教育,有時候我們甚至無力去選擇學校,但是我們需要清楚地意識到,孩子一年在學校的絕對時間其實不超過三分之一,孩子更多的時間是在家里,在外界環(huán)境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孩子是否能夠在未來世界生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是如何利用家庭教育時間的。
不是非要把人生當作一場賭局,父母也不是替孩子下注的人,但是在即將迎來的人工智能充斥在世界每一個角落的時代,如何跳出傳統(tǒng)的教育系統(tǒng)去思考,去為孩子真正成功的未來做努力需要每個父母去掂量。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