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教孩子區(qū)分“想要”和“需要”,澳洲父母的作法值得借鑒

年底教孩子區(qū)分“想要”和“需要”,澳洲父母的作法值得借鑒

這是少年商學院(ID:youthmba的第1454次分享,作者二花小姐旅居澳洲十余年,是天下文化未來family記者,還是一位中文老師。我們已獲其授權(quán),并對文章做了編輯,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

以前我習慣避開人潮到shopping centre買東西,這陣子不得已在假日去了幾次,發(fā)現(xiàn)滿路都能聽到澳洲爸媽對孩子說,“Are you sure you want this one? Ok then, we will take the money out from you piggy bank when we get home!”(你確定要這個?那我們回家之后就從你的小豬存錢罐里拿錢哦?。?/span>

轉(zhuǎn)頭看父母說話的對象,常常是3、4歲的孩子。大一點的孩子,父母總是問,“?So how much money do you have?(所以你有多少錢)”然后就可以看到那孩子開始思考、計算、把手里的東西翻來翻去看價錢、看說明??磧r錢,因為要算算看自己有多少錢??凑f明,要判斷清楚這是不是他想要的?值不值得把僅有的錢花在這樣物品上?

“正面的金錢觀”是個無限大的課題,多少成人都學不會,何況是孩子?但因為這樣,我們就不要自找麻煩,去跟孩子浪費我們的口水了嗎?不是的,對孩子在“錢”上摳門一點,甚至殘忍一點,他們才能從小培養(yǎng)起健康的消費觀。而開啟這場討論的最好的切入點,就是像澳洲爸媽這樣,逼孩子在“需要”和“想要”中做取舍。

年底教孩子區(qū)分“想要”和“需要”,澳洲父母的作法值得借鑒

年底教孩子區(qū)分“想要”和“需要”,澳洲父母的作法值得借鑒

區(qū)分需要和想要

區(qū)分一般想要和超級想要

有天,女兒在百貨公司看上一支手表,50塊澳幣,我們不是負擔不起,但這的確不是必需品,在幫助她學習認識時間的過程里,我們已經(jīng)陸續(xù)幫她買了電子表和數(shù)字表,眼前這支表就是標準的“想要,但是不需要”的accessories——附加用品。

所以,我告訴女兒,這不是必需品,但如果她真的很想要,她可以從每個星期2澳幣的零用錢里存。聽起來好慘有沒有?我自己這樣說出口時,都覺得好殘忍!但這2塊錢就是給她在學校買一些小零食,算是娛樂項目支出,現(xiàn)在如果有其他娛樂需要,她就要學會自己衡量哪一項對她更重要一點,進而學會支配她的錢財。

女兒聽了果然有點泄氣,但是從小跟著媽媽做購物練習,我們一起享受購物的過程,而不是購物的結(jié)果,她的心里已經(jīng)有個意識,叫“I want it, but I don’t need it?。ㄎ蚁胍?,但我不需要)”雖然失望,但她是理解且坦然接受的。

年底教孩子區(qū)分“想要”和“需要”,澳洲父母的作法值得借鑒

做家務(wù)就給錢?那我早發(fā)了!

給朋友打雜工?不準多付錢!

女兒回到家后,馬上動手做了一個小存錢桶,上面還寫著“Saving for the Watch”。偶爾,她會把每個星期省下的錢投進去,為什么是“偶爾”呢?因為總有些時候,她抵不住想吃零食的欲望!雖然2塊錢在學校小賣部真買不到幾樣東西,貼個menu給大家感受一下。

?年底教孩子區(qū)分“想要”和“需要”,澳洲父母的作法值得借鑒

估計是覺得靠這樣“水滴石穿”實在太慢了,有天,女兒忽然跑來問我,有什么家務(wù)她可以做?這個覺悟來得也太快了吧?一定有蹊蹺!一問之下,果然,原來小家伙跑去問爸爸,“怎么樣可以快一點存到錢?”我先生就順口一答,“你可以去幫媽媽做家務(wù)??!”

“做家務(wù)賺零用錢”,這個方法聽來合情合理,也行之有效,我那一聲“好啊!”差點就脫口而出了,突然想到,我們一直以來都避免用金錢獎勵孩子,現(xiàn)在用這個方法好嗎?家務(wù)又要怎么定價呢?再轉(zhuǎn)念一想,做家務(wù)怎么會是“幫我的忙”?明明一直以來都是我在幫他們的忙啊!

我對女兒說,“做自己家里的事,當然不能賺錢,要是做這些家務(wù)可以賺錢,媽媽我早就發(fā)了!”當然,女兒聽了有點泄氣。

年底教孩子區(qū)分“想要”和“需要”,澳洲父母的作法值得借鑒

盡管如此,我相信,“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而去克制自己其他欲望”,這個經(jīng)驗在人生的初階段,是很難能可貴的,我不愿意打擊她的信心,讓她覺得希望渺茫,而因此放棄,這樣一來,不但無法壓抑孩子對物質(zhì)的渴望,反而還暗示她半途而廢、遇困難就退縮的念頭。

所以,我坐下來,向她解釋為什么做家務(wù)不是一種賺錢的方法,同時也一起看看,還有什么是她可以賺錢的選項。

打工?她這個年紀打什么工都不合法。但去朋友那里打打雜,拿點小獎勵還是可以的。很幸運,我有個朋友在精英牙醫(yī)診所,同意讓女兒假期找機會去做小幫手。于是我們就找了一個下午過去,女兒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貼貼郵票、整理信件等等,能賺多少錢呢?那天下午結(jié)束后,我朋友很大方,一下子給了我女兒20塊澳幣!

太多了!我馬上攔住,這可不是討要人情的時候,“看你是個孩子,我多給你一點”的邏輯在現(xiàn)實世界里也根本不存在。對照她的物價,我們最終同意定為5塊澳幣,這才算合理的報酬。

付出努力,賺得金錢是應(yīng)該的,但是我不希望給孩子錯誤的印象,以為賺錢是件容易的事,這樣她就不會懂得珍惜金錢,更糟的狀況是,她誤以為為了買想要的東西而去賺快錢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樣的例子我們在社會新聞版面都時有所聞。

年底教孩子區(qū)分“想要”和“需要”,澳洲父母的作法值得借鑒

5澳幣,已經(jīng)是安妮3個星期的零用錢,工作一個下午就能換到已經(jīng)夠她滿足了,也夠她思考,原來金錢是這樣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

就這樣存過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我在整理她房間時,偶爾會看一眼那個小存錢桶,除了那唯一的一張5元紙鈔,其他都是零錢,每次看,都覺得自己是不是太殘忍了?但心里又對孩子的毅力和懂事非常敬佩,我堅信,這將是她人生美好的練習。

年底教孩子區(qū)分“想要”和“需要”,澳洲父母的作法值得借鑒

延遲滿足

給孩子留出思考的時間

又10周過去了,女兒的學校搞活動,女兒邀請了兩位朋友在路邊站了足足2個小時演奏樂器,接受路人打賞,收獲還真不賴,雖然都是1塊錢、2塊錢,到最后結(jié)算,每個人還能賺到20多塊澳幣,加上已經(jīng)存的那些,已經(jīng)夠買她喜歡的那只表了!

年底教孩子區(qū)分“想要”和“需要”,澳洲父母的作法值得借鑒

(小同學們在角落表演)

女兒簡直不能更興奮,捧著一大袋零錢和她的小存錢桶,跑來告訴我這個好消息!但是宣布完這個好消息之后,她卻頓了一頓,仿佛在思考什么。

接著,她對我說:“媽媽,我不想要買那只表了。

“哦?”我嘴上這么應(yīng)著,心里的潛臺詞其實是兩個字——“果然”。

女兒接著說:“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覺得沒有那么想要了,我已經(jīng)有兩只手表,我真的不需要再買一只表,再說買了我也很少戴,也是浪費了?!?/span>

延遲滿足欲望,也是給孩子時間好好思考“想要”和“需要”的機會。“那這些錢你打算怎么用?”我雖然料到了可能會是這樣的結(jié)果,卻不知道她會怎么處理這些錢。

年底教孩子區(qū)分“想要”和“需要”,澳洲父母的作法值得借鑒

“我把她存進我的大存錢罐里好了!這樣我的大存錢罐就快要滿了!”那只復(fù)古紅色大儲蓄罐是我從臺灣特地買回來的,起初用意不在鼓勵孩子存錢,純粹自己想要復(fù)習童年而已。

存錢果然是一種目標,看著錢越存越多,有時候是會上癮的!

年底教孩子區(qū)分“想要”和“需要”,澳洲父母的作法值得借鑒

金錢觀的培養(yǎng)是場持久戰(zhàn)

女兒最后決定如何處置她的錢已經(jīng)不再重要了,我高興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起學到了兩件事:

一、金錢得來之不易:一筆能夠買到一樣自己“想要”的物品的錢,是如何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因為了解金錢之得來不易,才會懂得珍惜、懂得善用。

二、想要不等于需要。

現(xiàn)在,女兒每周的2塊澳幣常常沒有花,她學會想吃什么東西,自己從家里帶,偶爾嘴饞,她會去買點小零食,也給弟弟買一點。

一起逛街時,我們會一起欣賞漂亮的衣服、物品,一起覺得玩具好有趣,好新奇!但是欣賞完后,女兒會說,“我有想要,但是我不需要,買回去也只是放在那里好看。”或是“是很漂亮,但是我很少有機會可以穿。

年底教孩子區(qū)分“想要”和“需要”,澳洲父母的作法值得借鑒

從體會“金錢得來不易,老是買想要的東西,真正需要的東西就買不起”了,到誠實檢視自己“的確有很多東西買來了就不稀奇了”、“很想要但真的用不到”,需要一定階段的抗戰(zhàn)。

家長需要付出時間和耐心,才能慢慢把正確的觀念,植入孩子的生活、習慣和思考方式中去。如果沒有父母耐心引導(dǎo),金錢這關(guān),將把孩子卡住一輩子!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