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藝術,偶爾也得趕鴨子上架

學藝術,偶爾也得趕鴨子上架

? ? ? ? 這是少年商學院微信(ID:youthMBA)的第310篇分享文章,作者是在美國高校從事課程設計和評價工作的南橋先生。我們已獲得他的授權。

? ? ? ??這段時間是節(jié)慶,女兒學校的音樂老師,一位剛來的干勁很足的年輕女子,課都沒讓他們上,帶著幾個學生到處“走穴”,去藝術博物館,去教堂,舉辦各種各樣的圣誕音樂會。今天居然去了三個地方演出。有的演出正經八百賣票,做家長的都得去買。也有不少是公益性質,比如去養(yǎng)老院等地。

? ? ? ??美國人學習東西,喜歡邊用邊學。在文藝學習上,學習和演出幾乎同步進行,孩子們通過練習、彩排和實際表演的方式來學習。踢球也是,我兒子過去學足球,學了一次,規(guī)則還沒整明白,第二次去就和另外一支隊伍踢起來了,踢球真正成了玩(play)球。

? ? ? ??中國老師更看重基本功一些,但美國這種表演式學習,反饋迅速及時,甚至看得見摸得著,你不需要等十年二十年登了大雅之堂之后才知道自己學得是否靠譜。

? ? ? ??學東西也不能只是一味打基礎,打好了才接著往下走。不光文藝學習,語言學習也一樣。比如英語,太求全責備的潔癖者還真學不好,反倒是我們這伙退兩步進三步、邊錯邊學邊用的人,才不至于學得郁悶而低效。多半時候,由于缺乏實際應用,我們對于學得到底如何毫無把握,其原因是反饋延緩得厲害,拖到了很多年之后,甚至根本就沒有機會得到反饋。等我們有所感悟的時候,興趣和能力都已經不復存在,就好比一顆星星,等它的光芒從幾萬光年之外傳來之時,星星本身早已毀滅。

? ? ? ??當然,中國的學法有它的長處。中國能出產李云迪、郎朗這種技巧上的高手,讓美國人羨慕嫉妒恨。他們郁悶,鋼琴這些東西本屬西洋樂器,為什么這些亞裔比他們還厲害?

? ? ? ??中國文藝工作者功底扎實,很多中國芭蕾舞演員到了美國,跳起來讓老美震撼麻痹而昏倒。我曾看過一部電影叫《毛的最后舞者》,說的是舞蹈家李存信,在休斯頓芭蕾舞團如魚得水,最終滯留不歸?,F(xiàn)在休斯頓的首席男舞蹈演員也是一個中國小伙子。過去在俄克拉荷馬,附近的Tulsa芭蕾舞團的主要男舞蹈演員也是中國人。

? ? ? ??為什么老是中國人呢?因為美國男孩學芭蕾的少,另外下的功夫也不足。終歸還是多勞者多得啊。

? ? ? ??可是這種嚴格的基本功訓練,搞不好也會打消學習者的積極性。成為星級腕級的人畢竟鳳毛麟角,其他多少琴童和芭蕾姑娘,一樣耗費了童年、少年和青春期時代,最后不知所終,可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曾聽一個留學的同學介紹,她在父母逼迫下,一直學琴,厭倦極了,學到十級,便金盆洗手,再也不練。

? ? ? ??到了這種程度,父母讓其“陶冶情操”的初衷也廢了。相對于所謂的一點氣質而言,孩子們耗費的大量時間是否值得?當然了,學任何東西都不會完全浪費,但我們得考慮,一輩子畢竟只有幾十年,總得考慮投入產出(我不是說純粹經濟意義上的產出)。如果不用這種手段,他們的人生是否更有成效、更幸福美滿?

? ? ? ??美國的文藝培養(yǎng),更面向大眾些,受眾水平結構呈“紡錘形”:特差的、特好的都少,但大量普通人的文藝素養(yǎng)還不錯。在教會,唱詩的時候所有人都唱,一個指揮都沒有,平時也沒有什么練習,可是大家唱起來聲部清晰,男女聲和諧,相互襯托,渾然天成。本人純屬濫竽充數(shù),閉著嘴在那里欣賞,為著這美妙和諧的歌聲不被攪亂,作出我應有的貢獻。

? ? ? ??我過去生活的多是小城小鎮(zhèn),我發(fā)現(xiàn),任何一個小城,哪怕只有七八萬人,到了需要的時候,隨便抓幾個人出來都能表演一番。前些日子,市內搞圣誕彩燈游行,到處都在演出:噴泉邊上一群兒童在童聲合唱,繞過街角,誤闖進一間雜貨店,發(fā)現(xiàn)一群美國大媽,正著節(jié)日盛裝,唱著贊美詩,再轉角,發(fā)現(xiàn)一家銀行里的職員正齊聲唱著《歡樂頌》,而我女兒的音樂老師,正帶著若干中學生組成的小提琴樂隊,在演奏著各種圣誕歌曲,一彈就是半小時。這是“藏才于民”的架勢,這是全民皆兵(文藝兵)的陣容啊。

? ? ? ??不過我也想,這樣“全民皆兵”的陣容不知醞釀了多少年,中國才剛剛起步,以30年前那一代青少年的文藝訓練,而今能“咚次咚次”跳跳廣場舞就算不錯了。要是我誤闖進去,恐怕連節(jié)奏都跟不上。

? ? ? ???現(xiàn)在家長都讓孩子學各種各樣的樂器,也不錯,不如取長補短,平衡一些,強調中國式基礎,也像美國人一樣注重內在激勵。倘若不把他們的興趣毀掉,不逼著他們變郎朗李云迪,真正讓他們的人生多一扇文藝大門。那么再過二十年,他們來相會,那時的歌,那時的舞,一定會更美。但愿到那時,我們再相會,蕩起那小曲兒,春光惹人醉。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