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做藝術教育18年,聽到的最可怕的話是“你畫得真像”

她做藝術教育18年,聽到的最可怕的話是“你畫得真像”本文由少年商學院(ID:youthmba)整理與編輯。

學院君說

上周少年商學院的在線微課,邀請了有18年藝術教育經驗、麗娟實驗藝術教育機構CEO王麗娟老師,分享了她眼中孩子藝術學習的最大禁忌,并為家長給孩子最接地氣的藝術教育提出建議,本文節(jié)選自其分享。12月17日周四晚7點半,13歲中德混血天才少年朱麗葉,講述她眼中中西教育的不同(活動已經結束)

▋有沒有動手做出來,是質的區(qū)別

 

感謝少年商學院的邀請,在微信群里做主題分享,是一種非常新穎的方式。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我作為一個媽媽,如何在生活中和我的女兒進行藝術互動。

 

我非常重視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把大腦中一個最初的想法落實下來,是一個孩子成長當中非常重要的過程。比如我的孩子說“媽媽我想吃蛋糕”,我就會跟她說,你想吃什么樣的蛋糕?把它畫下來,然后她就會畫她出心中喜歡的蛋糕。然后我們再根據她的這個圖像去把它做出來。

 

這樣的話,孩子一有什么想法,第一時間就會把它畫出來,做出來。當她吃到她自己設計的蛋糕的時候,她就會感覺到自己的想法被落實了,這個我覺得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夸孩子“你畫得真像”

 

我的丈夫也是一個藝術家,他對孩子的藝術引導是怎樣的呢?在我女兒四五歲的時候,她會畫很多小碎片,比如公主,或者鴨子,畫了很多之后就隨便一丟,丟得到處都是,她爸爸就把她的這些小碎片收集起來,整理成了一本畫冊。當我女兒去翻閱她的畫冊的時候,她就會感覺到,她的作品被重視起來了——爸爸竟然把我那些碎片的東西,放到那么精美的畫冊里!這就有了表達的樂趣。

 

在她畫畫的時候,我從來都不會特別地去鼓勵她,“你要畫得再像一點”,為什么呢?我們很多人都認為,學藝術就要畫得像,畫不像不是白學了嗎?但是我想說,如果要像的話,拿個相機拍了就OK了,而且在孩子學藝過程中,如果你總在旁邊對他們說,“畫得真像,真好!”以此鼓勵孩子,那么下次孩子畫得不像了,你是不是就不表揚了?那孩子壓力得多大。

 

不追求“像”,他們反而可以沒有壓力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在我們現在的很多藝術班里面,很多的美術課都是照葫蘆畫瓢的形式去完成了某個課程大綱,目的就是讓孩子畫得越像越好,但我想說,真正的藝術,應該以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主導方向。

 

▋讓孩子考級,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再說到藝術考級,很流行,但我是非常反對的。我覺得這是為了應試教育而完成的一個很功利的社會現象,對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是非常有干擾性的。

 

我跟大家舉一個例子。其實在我們家長的身上,都可能有這樣的一些現象出現。我女兒之前上的一家國際幼兒園,放學后會給那些父母暫時不來接的孩子開一些課后班,做一些藝術學習。那一天我正好接孩子晚了,就看到了這樣的一種現象:那個班里頭坐著十來個孩子,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條魚,然后大家就對著黑板畫,涂顏色,涂得整整齊齊的。

 

下課了,這個老師就和我旁邊的一個家長有這么一段對話。老師說,“你家孩子現在有進步了,他已經不敢隨便地亂畫了,他現在已經能夠照著我們的畫,也畫得感覺很開心了?!?/span>

 

我聽到這樣的話,就感覺這個老師真的是不懂藝術,在誤導我們的家長。然后那個家長馬上說,“孩子就應該管,不能讓他隨便亂畫,他想怎么畫就怎么畫那哪能行呢?你該說他就說他!”這是那個家長的回應。

 

這個時候,老師馬上又來勁兒了,對他說,你家孩子現在涂顏色,涂得比以前好了,已經能夠涂到框框里了,如果要是能再多練一練,他馬上就可以考級了。”這個爸爸就接著老師的話說,“那太好了,多讓老師費心了,你給我們報上這個考級吧!”然后這個老師就帶這位家長去付費了,那個家長還一直說“讓老師費心了,多謝謝你,多謝老師了……”

 

這番話讓我心理很不是滋味。從一個老師的角度,上面這位同行對藝術根本不懂,從一個家長的角度,怎么能在老師這樣一種錯誤的引導下,也跟著進入了這種奇怪的意識形態(tài)里,覺得畫畫就是要畫得像,就是要有個成績,就是要有一個認可,有一個證書,才感覺好像這個學費就沒有白交。

 

▋如何為孩子挑選培訓班?

 

現在很多家長,都給孩子報藝術班,真的,我們真的要把這個心態(tài)放起來,真正要為孩子選一個好的藝術班,一定要注重人的思想、大腦、思維方式、創(chuàng)造力,這個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至于說他畫得像不像,只要畫的時間長了,他感興趣,他有追求,他想去表達,他的筆就會越來越靈活——沒有畫得不像的孩子。

 

但是,在他還沒有把手腕練成之前,不要去要求孩子畫畫一定要畫整齊、一定要涂顏色涂到框框里、一定要畫得像,這樣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他的想法、他的思維、他的創(chuàng)造力,就在這樣的我們成人的干擾下,慢慢的也就禁錮起來了。

 

有些家長說孩子喜歡畫畫,但就是不愛上培訓班。比如我就遇到一個小男孩,在家里很愿意畫畫,家長就覺得既然他喜歡就報培訓班正兒八經學唄,結果男孩去了兩個月后死活不去,但在家里還是沒完沒了地畫,搞得家長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其實,一般孩子到了三歲,就會開始拿起筆來畫出自己的思想,最初我們看起來只是涂涂抹抹,其實孩子們已經在表達自己大腦當中一種初步的想法了,有時候就只是他心中的一個符號,哪里來的“像不像”。結果,他父母給他報的那些美術課,強逼著孩子照葫蘆畫瓢,一點讓孩子釋放思想的余地都沒有,就像有個標準答案似的,孩子只能不斷去靠近他,自然興趣不大了。

 

所以今天也給大家提一個醒,如果沒找到一個很好的繪畫班,還不如不給孩子報。讓孩子在家自由地表達,我們做父母的,就是他的觀眾。但就像我前面講到的,我們要注意不要給孩子那么多標準,那么多評判,讓孩子開開心心地表達就好了。為什么我們要給孩子報一個機構去學習呢?也是希望孩子的自由想法能得到保護,學會自由地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

 

▋藝術只是呈現形式,最重要的是跨學科學習

 

我做藝術教育已經十八年了,我最注重的就是“主題課”的設計,這是一種跨學科的學習模式,孩子們要圍繞一個主題去思考、去實踐,最后再呈現出來。比如前段時間,我的學生就以“北京北京”為主題,去觀察北京市的橋梁、城門、道路,上網收集很多資料,最后用繪畫、攝影等方式呈現自己對這座城市的看法。這樣,孩子學到的就不只是畫畫,而是一種綜合學習的能力,少年商學院舉辦的很多課題,也是用這種方式進行的。

 

我們的少年商學院最好正好有一個學習項目,叫“美食夢工場”,我覺得主題非常好。美食是很多孩子非常愿意,都是一些小吃貨,以“美食”的形式來打動孩子、誘惑孩子,再把食物結合商業(yè)、結合物理等,玩起來,把它藝術化,孩子們就愿意去思考,他的創(chuàng)造力也會不斷地被激發(fā)(點擊此處了解項目詳情,馬上報名)。

 

這樣的主題課是一個長期的成長過程。在家庭當中,家長得花心思去設置一個主題,比如說我們一起為家庭做一頓飯,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主題,或者說我們要去旅游,每個人都要做一個安全裝置等,這都是一個非常好的主題,可能不會做得太深,但這些都能刺激孩子去思考,去做出來。

 

發(fā)表評論